2025年9月26日,武定县大坝山小学的同学们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,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、艺术表现、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,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,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。楚雄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支教学生白燕、李先运在驻点教师的指导下,前往武定县大坝山小学,开展巡回授课活动。本次活动聚焦三年级与四年级学生,分别以《五彩树》《时间告诉我》为课题,通过生动有趣的艺术课堂,为山乡学子播撒美育种子,点亮艺术梦想。

以“五彩树”为媒,绘就自然与想象的美好交融
美艺学院支教实习教师白燕以三年级《五彩树》课程为载体,围绕新课标“造型·表现”学习领域要求,将“感受美、欣赏美、表现美、创造美”的核心素养贯穿课堂始终。课堂伊始,白燕老师并未直接讲解绘画技法,而是通过展示四季树木摄影作品、播放林间自然声响、朗诵树木主题小诗,为学生营造沉浸式自然审美情境。学生们迅速被吸引,纷纷分享自己见过的树木形态与色彩,课堂氛围瞬间活跃,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与生活经验。

在技法教学环节,白燕老师打破“范画临摹”的传统模式,以互动游戏为切入点,带领学生复习红、黄、蓝三原色知识,并引导大家在调色盘中自主尝试混合橙、绿、紫等间色及多元复色,让学生亲身感受色彩变化的奇妙,深刻理解“五彩”的丰富内涵。同时,她通过展示真实树枝、树叶标本,帮助学生分析树木“根、干、枝、叶”的生长结构,更鼓励学生打破“棕色树干、绿色树冠”的思维定式,大胆赋予树木“专属性格与梦想”。

创作过程中,学生们热情高涨,运用探索到的色彩与技法,尽情描绘心中的“五彩树”,有的树冠如彩虹般绚烂,有的树干布满奇妙纹路,每一幅作品都充满童真与生命力。白燕老师在巡视辅导中,始终以鼓励与启发为主,肯定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构思,全力保护孩子们的原创力。课程尾声,一场小型“五彩树林展览会”精彩上演,学生们自豪地介绍自己的作品,讲述树木色彩的故事,在互评与师评环节,大家聚焦色彩美感、想象力发挥与情感表达,而非单纯追求“像与不像”。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,更让他们在被欣赏中收获自信,切实体会到艺术创作的快乐与成就感。

借“时间”为题,搭建动手与认知的成长桥梁
针对四年级学生,美艺学院支教实习教师李先运带来手工课《时间告诉我》,课程以“培养动手能力、传承时间文化、树立惜时观念”为核心目标。为确保课堂质量,李先运老师提前精心备课,搜集大量视频资料,学习手表折纸方法,并反复打磨示范流程,力求为学生呈现清晰易懂的教学内容。

课堂开篇,李先运老师通过播放《古人怎么看时间》视频素材导入课程,将古代日晷、漏刻与现代时钟进行对比展示,让学生直观了解时钟的历史发展与演变,激发对时间文化的兴趣。随后,他详细讲解钟表的组成结构,并展示不同类型、不同花样的钟表作品,为学生打开设计思路,点燃创作灵感。

手工制作环节,李先运老师通过视频演示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,逐步指导学生完成手表表带的折纸,并鼓励大家发挥想象,自主设计表盘图案。课堂上,学生们认真观看、积极动手,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,展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。针对部分动手能力较弱、节奏稍慢的学生,李先运老师耐心细致地从折纸第一步开始单独指导,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进度,掌握制作方法。课程结束前,李先运老师对学生设计的手表作品进行集中点评与展示,肯定大家的创意与努力,并鼓励同学们课后继续发挥想象,设计出更有趣、更精致的手表作品。

本次巡回授课告一段落,课后支教实习教师白燕说:“此次授课打破了我对乡村孩子艺术思维的固有认知,他们用充满家乡情感的创作让我明白,美育核心是激活感知与创造力。同时让我学会了用‘倾听’替代‘灌输’,未来我会设计更多结合地域特色的美育课。”李先运也表示:“通过此次授课,自己意识到从关注‘折纸步骤’转移到重视‘学生需求’,通过一对一指导动手能力弱的学生,懂得教学需‘慢下来’。临时调整课堂节奏的尝试,让自己意识到要灵活应对课堂生成,而非被预设束缚。”
与此同时,大坝山小学肖老师也对我院两位支教实习教师进行了点评,她谈到:“两位老师课前做的准备特别充分,不仅把课堂的实践步骤自己练得非常熟练,还提前准备了相关发展史的短视频等等。她们特别保护孩子的艺术原创力,是真正做到了把新课标的理念融入乡村课堂。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,非常适合三、四年级学生。希望未来能够多来分享经验,学习两位老师如何把地域元素与美育课程结合,让我们的孩子能从艺术中看见家乡的美。”

此次大坝山小学巡回授课活动,受到了该校领导、老师及学生们的一致好评。通过优质艺术课程的精准输送,不仅让山乡学子掌握了基础的艺术技能,更激活了他们的审美感知,释放了想象力与创造力,让美育的力量真正浸润童心。未来,美艺学院支教团队将不断探索城乡美育资源共享、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,让美育阳光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,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涂抹亮丽底色。
供稿:张玉坤
初审:李楠
复审:邵建葵
终审:耿尚勋